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星空体育入口
(摘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阶段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1)政治上:
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2)经济上: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3)文化上: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2)经济上:
集体劳动,井田制是主要土地经营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3)文化上: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互相兼并;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铁器和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3)民族关系上
:通过争霸兼并战争和频繁往来,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4)文化上:
科技成就,世界领先;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三、秦朝
封建大一统局面首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经济上:
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3)民族关系上:
“汉承秦制”;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2)经济上: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从休养生息到盐铁官营,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4)文化上:
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发明造纸术,医学发达。阶段二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上,社会分裂与士族专权。
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星空体育入口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社会特征。(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朝于589年统一南北,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唐前朝出现盛世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唐代衰亡与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唐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建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科举制。(2)赋税制度发生
重大变革。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稳定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兴起儒学复兴运动。(2)科技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隋唐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阶段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
,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一定的富国强兵作用。元朝在中央与地方分别实行中书省与行省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民族关系上
,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民族交融是主流,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中原汉人的经济方式、制度与文化;元朝成为一个版图辽阔、民族众多、边疆稳定的大一统国家。二、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1)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获得突破。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在社会方面,出现了
一些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3)文化上,承袭隋唐,有所发展。
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理学巩固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三、明朝的建立和清朝的统一、鼎盛和危机
,明代废宰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建立奏折制度,专制集权趋于强化。康雍乾时期出现“康乾盛世”。(2)边疆治理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趋于稳固。
明朝与蒙古关系由战到和,清朝平定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3)对外关系上
,明朝郑和下西洋,扬威异域;清朝统治者一方面打败荷兰,,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另一方面,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至清中叶(1368-1840年)(1)社会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均出现了新因素
。雇佣关系的出现使中国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2)思想文化上,经济发展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
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提倡自由,反对专制。小说戏曲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世俗化倾向。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西学东渐之风对明清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阶段四晚清至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道路的尝试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
列强侵略经历了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开辟大量通商口岸,获取众多经济特权,近代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解体。(3)文化上:
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内地,西学东渐逐渐兴起高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星空体育入口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而义和团则竖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但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
”,但进一步暴露出其腐朽反动本质,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和自身的灭亡。线:辛亥革命
1911—1912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共和和国家主权的斗争。(2)经济和文化上
,中华民国建立后,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民主共和理念传播,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解放与革新。阶段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思想上,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孙中山提出新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政治上,中国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经济上,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
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国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长城抗战,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多次会战,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日本侵华期间,犯下滔天罪行。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四、人民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悍然挑起全面内战。线年
中国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经历了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推翻了政权在大陆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政策和主张。阶段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经济上,通过土地革命和稳定物价,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与新中国的外交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国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大提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轻率地发动了“”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线:
)(1)在曲折探索中,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中日建交,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条件。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领域,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对外领域
,中国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思想领域
,中国人先后创立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国家统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获得发展。以上内容仅供历史学习交流使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