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变军首领黄巢并非出身于普通贫民之家,而是极有背景的士族后裔。多年读书却屡屡落第的他,因官场腐败对科举考试彻底失望。绝望中的黄巢甚至写下了那首流传至今的《不第后赋菊》,这首诗充满杀伐之气,但当时无人能够预见,这位落第的士子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宣泄他的不满。
20年后,当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号召时,动荡不安的晚唐社会迎来了致命的一击。原以科举制度作平衡的社会秩序,在士族门阀的“双重打击”下,彻底瓦解。在多年与北方胡人的对抗中,士族不仅是军事的主力,也是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一点,使他们成为黄巢起义后的主要屠杀对象。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士族门阀的显赫背景。自两汉起,社会中形成的“家世”观念将这些大家族推上了权力顶峰,无论是魏晋南北朝还是隋唐时期,这些大家族长期占据了统治阶层中最重要的地位。比如,元家的安定氏、萧家的兰陵氏、王家的太原氏,都是典型的士族门阀。
然而,正是这些位高权重的家族在面对黄巢时表达出惊人的脆弱。黄巢的流动作战策略,使他及其军队不依赖于某块固定根据地,这样的作战方式使得士族们无处藏身。六年间,黄巢的军队从山东一路杀到福建,再从广西杀到陕西,每到一地便大肆劫掠、屠杀。当时的诗人韦庄甚至哀叹:“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这充分说明了黄巢对士族门阀的毁灭性打击。
至此,士族门阀的存续已走到了尽头,而这也为我国历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士族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垄断被彻底终结,此后的科举制度成为唯一主导的人才选拔机制,使政府直接控制了官员的产生和任用,星空体育下载这也深刻影响了未来王朝的政治结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汉魏晋时,士族门阀依靠自身教育传统和家族势力,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文武兼备的全才,对民族的安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朝科举,可以说是为了削弱士族而专门设立的。自隋炀帝时明定科举制以来,虽然名义上是公平透明,但在实务上,士族门阀仍然把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朝廷每年成千上万的举人中,真正出身寒门的凤毛麟角,进士科更成为士族子弟的独家舞台。星空体育下载
当黄巢掀起大混战,将唐王朝的中流砥柱斩尽杀绝后,曾经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士族门阀已成绝唱。历史推至宋朝,异族入侵的战术压力加剧,引发了开疆拓土的艰难困境,士族精英的缺位使得朝廷内部形成了新的文武分立现象。文官们执掌权柄,常将军事大臣视为威胁,结果导致我国在宋以后屡次面对外敌时节节败退。
黄巢起义结束后,留下的则是一派满目疮痍的景象。纵观历史,士族在面对胡人入侵时的坚毅与勇敢,让中华大地避过了多次浩劫。然而,黄巢的出现却让士族集体失去了在守护华夏文明中的作用。Revisiting黄巢大杀士族门阀后,他和其后继者朱温的所作所为,将传统的世家大族连根拔起,让一代代无数耀眼的家族从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
正是黄巢带来的这一惨烈的历史转折,深刻改变了我国后续王朝的政治与社会结构。他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旧有格局,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的控制。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士族的残余力量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崛起,新的科举制度全面登台,带动了全新的官宦体系,结果是皇权对世俗权力的进一步收紧与集中。
然而,这一片面的强烈转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科举制度的独断主导性让朝廷控制内外事务更加系统化,文贵武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终影响了我国在面对外敌时的战略力量,使得情况愈发复杂。这样一来,无法再借着士族名将的力量手刃敌人的大一统政权,终会再次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
黄巢的暴动不仅是士族门阀的末日,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下一个时代的开始。虽然他未能长久地立足于唐朝的废墟上,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在无意中铺就了之后历史的演进轨道。返回搜狐,星空体育下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