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庶族】门阀: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萌生于东汉,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世代为官,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经济上,星空体育APP兼并农民土地,侵夺官田。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庶族:门阀之外的中小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只能担任一些低官浊职。到南朝时,庶族的地位有所提高。
【门阀政治】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的状态。政治上,门阀士族几乎把持全部朝政,皇权衰弱;经济上,门阀士族的经济特权膨胀;选官制度上,资品评定完全以门第高下为标准,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士族内部的等级、士族与寒门的界限也进一步森严,士族交友、婚姻都不能逾越这些界限。门阀政治是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形,对中国古代政治影响深刻。
【庄园经济(坞壁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坞壁、坞堡为单位的经济形式。魏晋时期,战乱频繁,豪强士族召集其宗族,屯聚为堡,坞壁拥有大量土地和部曲,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其特点为:规模大,能组织大规模的集体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生产生活资料自给自足;聚族而居,宾客相附,部曲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宗法色彩浓厚;拥有私人武装,部曲有战事时则执戈作战。庄园经济为保存北方经济、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加剧了地方割据,影响了中央集权。
【侨置郡县、黄籍白籍与土断】东晋为解决侨人户籍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永嘉之乱后流寓江南的北方人口称侨人,为控制侨人,在其集中分布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且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原来郡县称土郡县,侨州郡县本意是寄寓,并无实土,户籍白籍亦属临时,侨人则免除赋税。后东晋南朝废除侨置,实行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侨置对缓和南北士族矛盾、安顿北方流民、发展南方经济发挥了作用,但也导致了户籍混乱,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土地制度。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冯太后接受大臣建议,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人授20亩,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征收赋税和调发摇役,成为北魏三长制和户调制的基础。
【输籍定样】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由于政府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吸收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从而使政府掌握纳税,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与大索貌阅一并记忆)
【羁縻政策】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羁縻方针的实质是在不改变少数民族原有政治、经济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其首领达到统治目的。该政策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牛李党争】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世族官僚及以生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寒门官僚两大集团。生党重科举,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李党重门第,主张对藩镇姑息迁就;两党相互倾轧,党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科举、藩镇,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藩镇割据】唐末五代出现的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藩镇是唐中后期设置的军镇,长官节度使总揽军、政、财大权。安史之乱后,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自任官吏,不服政令。节度使或父子相继,或由部下拥立。各地藩镇竞相效法,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割据局面延续到五代,至宋解除藩镇兵权方告结束。藩镇割据导致战乱频繁,对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大索貌阅】隋朝为改变户口隐漏情况严重、国家赋役减少的状况而推行的一种措施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大索貌阅”使大量逃避赋役的丁壮和隐匿的户口重新编入户籍,增加了封建国家的户口和财政收入,星空体育APP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开创于隋朝、形成于唐朝的选官制度,以后历朝沿用。星空体育APP是以考试为手段,以成绩为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打击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统治集团的文化素养,有利社会重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历朝调整,日趋完善,明朝八股取士走向僵化,逐渐成为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晚清政府1905年废除。
【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在隋朝的基础设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尚书省设吏(升迁考察)、户(户籍赋税)、礼(内外礼仪科举考试)、兵(兵器军队)、刑(刑罚处置)、工(工程水利)六部,三省的执行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又相互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同时相互监督、牵制,有利君主专制的加强,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以老庄哲学为骨架,杂糅儒家经义,以有无本末关系为中心问题,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主要经典是“三玄”,即《周易》《老子》和《庄子》;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