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23
 加快补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全年265个村寨“水改”和35237户“电改”任务圆满完成,有效筑牢了农村安全“防火墙”。  扎实推进“渡改桥”工程,一座座民生桥、致富桥、连心桥,不仅架起了两岸群众的出行之路,更铺就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2024年,黔东南州紧抓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切实以实干实绩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扎实有序推进50户以上农村木质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工作和

  加快补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全年265个村寨“水改”和35237户“电改”任务圆满完成,有效筑牢了农村安全“防火墙”。

  扎实推进“渡改桥”工程,一座座民生桥、致富桥、连心桥,不仅架起了两岸群众的出行之路,更铺就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1)

  2024年,黔东南州紧抓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切实以实干实绩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扎实有序推进50户以上农村木质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工作和“渡改桥”工程,确保民生实事、民心工程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群众认可,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凯里市凯棠镇大坪村,木质房屋依山而建,水管网从山顶的蓄水池铺设进寨,蔚为壮观。“以前总担心房屋着火,现在安装了消防设施,水时刻充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指着连片的木质房屋,大坪村委会副主任张佑杰说。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2)

  大坪村连片木质房屋位于半山腰,由于水源问题,消防安全一直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张佑杰清晰地记得,2010年,村子里一户村民家里发生火灾,大火瞬间烧毁房屋,向周边蔓延,短短20分钟,30多栋房屋被烧毁。“没有消防设施,水源点远,根本来不及扑救。”张佑杰回忆说。

  2024年5月,《贵州省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印发,明确用2年时间,新建、改造完成贵州省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水改”889个、“电改”1259个,加快补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

  很快,大坪村迎来消防设施建设,“水改”率先实施,凯里市住建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为专班的工作人员统筹协调,凯里市国有平台公司—贵州凯里黔行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代建单位,精心选取消防水源、设计水管网路线、消火栓安装地点等。规划、设计好路线月进驻,紧锣密鼓进行施工。

  挖沟渠、铺设水管、安装消火栓……经过两个多月建设,2024年12月20日,大坪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设施建成验收,交付使用。

  消防设施建成投用,大坪村村民欢欣鼓舞,自觉参与到消防设施管理中来。“消防设施验收交付后,我们对村民进行宣传、培训,教会他们使用消防水带、水枪和灭火操作,现在大家都能熟练使用消防设备。”张佑杰说,有了消防设施,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安心了。现在,大坪村已形成一套消防设施管理方法,定期检查消防蓄水池水位、维护好消火栓,为村寨生产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大坪村的实践是黔东南州扎实抓好“水改”“电改”工作的生动缩影。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最多、最集中的市州,共有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1945个,群众以木质房为主,居住连片,房屋密集,一旦失火,往往就会“火烧连营”,一发不可收。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3)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把这项事关全州广大农村群众发展和安全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认真研究,主要负责同志安排部署,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拥护,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力促“水改”“电改”工作落地见效、惠及百姓,增进民生福祉。

  以行动作答。全州第一时间出台《黔东南州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作方案》,编制《黔东南州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水改电改标准化技术导则》,除了明确“水改”“电改”建设主材采取州级统一采购外,要求涉及“水改”“电改”项目建设的14个县(市)按照水改、电改技术参数及标准,因地制宜编制“水改”一图一表一说明、“电改”一图一清单,加强材料发放的管理,规范物资的发放与使用,高标准实施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建设。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水改’和‘电改’工作涉及面比较广,覆盖全州各个乡镇和村寨,州、县两级组织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按照村寨大小的不同制定了4套‘水改’标准化施工图集,按照老百姓房屋面积大小的不同制定了3套‘电改’标准化施工图集,以保证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原则。”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4)

  “我们村里面木房子多,把消防水池建好了、管子埋好了,消防安全有了保障,心里面更踏实了。”凯里市湾水镇里仁村吴大叔高兴地说,如今村里新修了高位消防水池,给老百姓带来了稳稳的“安全感”。

  据消防部门统计,2024年,全州农村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17.58%,其中实施“电改”村寨未发生因线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全州全年未发生“火烧连营”农村火灾。

  “现在有了蓄水池,饮用水和消防用水都有了保证,好日子又多了一道保障。”近日,剑河县太拥镇柳金村党支部副书记黄自勤高兴地说。2024年,该村仅用两个多月便率先完成全村200多户的“水改”建设,新建了207立方米的蓄水池,1610米消防管网全部铺设完成。

  “‘电改’后,不仅安全隐患消除了,用电量也变少了,家里的大功率电器可以放心使用了。”无独有偶,在剑河县观么镇巫包村,“电改”带来的好处也让村民们高兴不已。据了解,巫包村是剑河县2024年率先进行“电改”的165个村寨之一。“电改”项目进村后,施工人员对该村老旧、和安装不规范的电气线路、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进行拆换、穿管、接地等改造,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提升了村容村貌。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5)

  供电所作业员正在对剑河县巫包村老旧、和安装不规范的电气线路、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进行改造。吴昌连、刘梦摄

  为了确保材料分发安全、工程实施透明、质量进度可控,黔东南州在州级层面专门成立7个督导组,坚持“村村到”“户户见”实地督导。同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工程监理及当地群众的“五方”监督机制,实行项目资金“封闭运行”,强化全过程监管。并且压紧压实县(市)主体责任,在“电改”农户门前张贴《工程量清单公示表》,严防牟取私利、贪污侵占等腐败问题,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此外,全州创新项目实施模式,不简单交由企业承包,由各县(市)按程序组织一家国有公司承接项目,将劳务全部安排给项目村的村集体或村级水电施工队伍,既把“水改”“电改”项目实施好,又让项目收益最大限度留在村里。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6)

  “我们村的‘水改’项目是由村级劳务公司来承接的,这个项目不仅能让村民就业增收,还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台江县老屯乡坝场村党支部书记刘荣辉表示,星空体育注册该村“水改”项目建成后,覆盖全村400多户,有效提升村寨的防火消防安全能力,为村民安心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工程全部由村寨有资质的队伍来实施,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群众积极参与。2024年,全州共吸纳群众务工80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7000余万元。

  从江县下江镇孖温村位于都柳江边,距离县城44公里。在过去,村庄两岸村民出行及东岸学生上学均需在孖温村附近渡口采用小型舟船进行摆渡过河,虽两岸连通有公路,但从孖温村村委会经下江镇到对岸全长22.7公里,全程驾车行驶需50分钟。

  为了解决库区群众的出行难题,2024年2月2日,在省交通运输厅关心支持下,孖温大桥工程项目正式动工,预计2025年12月完工。作为“渡改桥”项目,孖温大桥建成后,将改善两岸17000多名群众交通出行问题,两岸过江行车时间将缩短至2分钟以内。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7)

  从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郭建强表示,自2017年以来,在省、州的关心支持下,从江县下大力气推动“渡改桥”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县渡口数量从2017年的15个减少至当前的9个,极大改善了涉水地区交通出行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渡口成了交通运输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渡运安全和沿途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渡改桥”建设势在必行。

  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实施“渡改桥”工程,让更多群众出行更安全、便捷、顺畅。

  河谷之上,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渡改桥的建成,让两岸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通行时间大幅缩短。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8)

  2024年12月30日,剑河县锡绣大桥正式完工验收,直接辐射当地30多个村,成为近2万居民的安全快捷通道,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90分钟缩短至1分钟,同时结合剑黎高速公路更是成为联系仰阿莎湖景区清水江两岸及推动该景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纽带。

  渡改桥的建设,星空体育注册不仅消除了渡运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也为促进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齐发力 “三感”更厚实(图9)

  2023年12月23日,黎平县罗里乡归友村平信大桥(渡改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工期2年。该大桥位于大稼乡平底村和罗里乡归友村交界处,是黎平县大稼乡、尚重镇、德化乡、平寨乡等乡镇通往黎平县城、锦屏县等地的一个交通要道。平信大桥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包括罗里乡在内的黎平县多个乡镇的通行能力,为沿线村寨及旅游区的产业运输提供保障,同时助力三板溪水库旅游资源开发,持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积极实施“渡改桥”建设的同时,黔东南州还着力推进当地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渡口两岸村寨实施了亮化、美化、硬化、道路交通、环境提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村寨的整体面貌,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让两岸群众住得更加舒心、安心、放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