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析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论文关键词: 门阀士族婚姻习俗门阀制度论文摘要: 门阀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 门阀士族婚姻载着门阀制度的盛衰历史。“士庶不婚”习俗使得门阀士族子女衰败,人才退化, 后继乏人。这是门阀士族没落、门阀制度渐衰的一个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在门阀制度占统治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婚”与“宦”是门阀世族的两大支柱,也是衡量门第高卑的尺度。正如唐长孺先生所说:“当时门第高卑,婚姻是一项重要标准。”因此, 要探析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盛衰, 从婚姻习俗人手倒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星空体育注册一、“士庶不婚”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属性, 这一属性表现在婚姻习俗上,就是所谓的“身份内婚制”或“等级内婚制”。这种婚姻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曾一度形成“士庶不婚”的现象。据史书记载:“魏晋以来, 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 ”“士、星空体育注册庶区别,国之章也。”西晋时,门 2 阀制度初步形成。此时, 士族身份内婚制初现端倪,“士庶不婚”并非十分严格。在当时婚靖重德行、容止、玄谈等风气下, 士庶通婚现象依然存在。如司徒王浑之子王济见一兵家子“有俊才”,想“以妹妻之”, 就说明西晋时期的身份内婚制并非深沟高垒、等级森严, 就连琅哪王氏这样的高门望族, 其婚靖时看重的仍是德才。东晋时期, 门阀制度最为典型,士、庶地位, 高下悬殊。”服冕之家, 流品之人, 视寒素之子, 轻若仆隶, 易如草芥, 曾不与之为伍。”因此, 门阀士族间等级内婚姻最为壁垒森严。史称: 随晋室南迁的士族为侨姓, “王、谢、袁、萧为大”。侨姓士族中,王、谢、袁三氏之间通婚最繁, 其中尤以王、谢两家嫁娶最多。如: 王导之孙王氓娶谢安之女为妻;谢据、谢万均娶了王览第四代女为妻; 谢郎娶王胡之之女为妻; 谢玄之子谢焕娶王羲之外甥女刘氏为妻。此时, “士庶不婚”亦成定制, 倘若士庶通婚, 必遭非议。如士族王源嫁女于庶族满氏,就曾引起轩然,为此,沈约还曾上表弹幼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胃实参华……而托姻结好,惟利是求, 站辱流辈, 莫斯为甚。王、满联姻, 实骇物听, 一宜实以明纠, 黝之流任。使已污之族, 永愧于昔辰; 方靖之党, 革心于来日。臣等建议, 请以见事免王源所居官, 禁锢终身。”士族王源仅因与庶族满氏通婚,竟被指责为“站辱流辈,莫斯为甚”,视作骇人听闻之事,并招致“黝之流任”、“禁锢终身” 3 之弹幼。由此可见, 东晋门第观念在婚措中占绝对地位,“士庶不婚”无可动摇。这就使得士族婚靖不得不走亲上加亲、不计辈分的道路。如: 谢尚娶袁耽妹为妻, 谢安女又适袁耽子袁质; 谢玄子谢重娶袁湛妹为妻, 谢玄女又适袁湛。这种表亲婚势必带来血统上的混合,对子女成长影响不好。更有甚者, 由于“士庶不婚”的局限,在门阀士族中,还出现了血缘异辈婚。如: 袁象娶蔡兴宗女为妻, 而袁象又是蔡兴宗外甥女之子。这既是血缘婚, 又是异辈婚。就生育科学而论, 这种近亲结婚, 对后代繁衍极为不利。正如《颜氏家训》中所言: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明经求第, 则顾人策答; 三九公燕,则假乎赋诗; 士大夫皆褒衣博带,大冠高履, 出则舆车, 人则扶持; 肤脆骨柔, 不堪行步, 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可以说,正是这种“士庶不婚”习俗,